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Mahler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 鄧許泰特Tennstedt & RCO (Live CDR)

提到馬勒交響曲,我心中總是會想到鄧許泰特的指揮,錄製馬勒交響曲有名版本的指揮家其實也不算太少,不過,最對味的莫過於鄧許泰特。

上個月末,楊頌斯帶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來台演出了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我也有有幸現場聆聽這個演出,這演出當然有相當水準,但心中總不免會和鄧許泰特做個比較,而鄧許泰特與皇家大會堂在1990的現場錄音CDR,的確又勝出不少,但仍要強調現場演出只是一場演出,有狀況也是正常,比較只不過是單純的比較演出當時的情況,而非已此就定論指揮者和樂團的高下。

鄧許泰特在整首曲子的掌握上還有皇家大會堂的表現恰到好處,氣氛營造及節奏掌握無處不緊扣人心弦,整體平衡感非常好,柔美悠揚和澎湃壯闊的轉折幾無斧鑿痕跡,這張CDR的音質並不是十分優異,手上這張CDR在特別最後樂章部分有些問題,但也無損這演出散發的魅力,或可想見演出當時會是怎樣的光景?

如果真要挑出什麼缺點,那或許是鄧許泰特的馬勒交響曲總是瀰漫活力健康的氣息,而相對於作者馬勒的個性差異性就相當大。不過,我想這就是各家版本的差異性所在,這也是古典音樂的迷人之處,也正因為沒有所謂標準版本,所以充滿了各種驚喜的可能性。

這次圖片使用了Tokyo FM出版的鄧許泰特與倫敦愛樂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現場錄音的CD封面提供參考。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尼爾森Nielsen Symphonies 4-6 - Blomstedt & SFS

如果要談論這張專輯,或者這麼說,談論Blomstedt & SFS的Nielsen的交響曲,的確會讓我感到一陣矛盾,這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和感受。如同Nielsen第四、五、六首交響曲,動人優美旋律中時而夾雜竄入著不和諧的樂音,那般突兀卻擁有莫名吸引力。

Blomstedt(布隆斯泰特) & SFS(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這套Nielsen(尼爾森)交響曲,就是充滿這樣複雜莫名的魅力,Blomstedt讓SFS在這系列的曲子中呈現時而淡雅細緻,時而狂野激昂的音色,讓Nielsen交響曲中那極端對比中,在清柔和猛烈、和諧與衝突之間不停來回激盪出讓人不自覺沉迷其中的魅力,更加鮮明動人、印象深刻。

也許,Nielsen的交響曲並不是曲曲色彩鮮明各富特色,但是十分饒富趣味,就彷彿像是聽一個人在述說著故事,淋漓暢快之際偶爾天外飛來一筆般。適合想換口味聽些其他口味交響曲的朋友嚐試。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Sibelius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 - Sir Colin Davis & LSO

這張Colin Davis和LSO錄製的LSO Live版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SACD,是Davis錄製的第三次第二號交響曲,也是和LSO第二次的合作。

這張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樂曲初次聆聽,會覺得平凡甚至沉悶,是靜心細聽數遍,有些東西無聲汨流至心中那陰晦隱蔽角落,被觸碰被騷動。整首曲子緩慢低迴、細膩內斂,顯得那麼抑鬱深沉,明顯可以感受到Davis對於這首曲子不同於過往的詮釋。

如果,您期待的是熱力奔放、豪邁粗曠和壯闊華麗的第二號交響曲,那這個版本勢必會讓您失望。但是,如果欲探求作者那少人探討的精神層面上陰鬱灰暗、纖細理性的性格,窺伺那深深埋藏於華麗音符之下那不曾揭露的情感,個人認為這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版本。

這張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除了SACD版本外也有一般CD版本,兩種價格只差了100多元,如果預算允許可以考慮SACD版。不過,台灣代理的風雲唱片進片不是十分穩定,所以,個人比較推薦直接向LSO或者HMV網購。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莫札特第一號、二號長笛協奏曲 - Sharon Bezaly & Ostrobothnian Co

這張Sharon Bezaly與Ostrobothnian Co的莫札特第一號、二號長笛協奏曲的SACD,光是封面賞心悅目的程度就足以構成買回去的理由,優雅的演奏者搭配簡潔背景的畫面組成,當初在博客來網站就已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但當時因一些因素拖到近日才入手這張CD。

這張CD不僅只有封面美麗,整體演出相當優雅舒服,長笛隨著旋律流動嘹喨輕快,讓人心情也跟著輕鬆愉悅起來,擔任伴奏的管絃樂團也是有一定水準,再搭配上SACD的音質處理下,是張相當悦耳動聽的專輯,價格也在合理範圍內。自HMV買來至今,目前也是我晚間CD唱盤上的常客。

這位演出者今年曾來台與市北交合作演出,本想前往聆聽不過看到演出場地就提不起購票的衝動,現在想來不免有些遺憾。而該張CD附贈的BIS 2005目錄小本子誠意也相當夠,可以作為日後的一些資料的參考依據。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音樂會節目單

這次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來台灣演出的節目單,免費版的真的很陽春,一張小小的紙很簡單的套色印刷,只有指揮家和樂團的介紹,兩天的演出曲子只是列出,根本談不上介紹,上面寫著可供聽眾帶回去打洞收藏,看了還真的很想搖頭。

至於花100大洋買的節目本,薄薄的,不過紙質、印刷和內容介紹等相對來說也好多了,所以我還是決定買一本當收藏,裡面中英對照哪天想不開還可以拿來練習英文。(笑)

另外一提,通常國家音樂廳舉辦音樂會都會有一些CD和DVD促銷,除了NAXOS的價格比較OK以外,其他似乎都有點偏離市場價格。例如這次楊頌斯的EMI版CD不論低價、中價或高價真的是比市面上貴的離譜多了,200元不到的安可小天使系列賣到250,前陣子降價到300以下做促銷的日版EMI1300系列也賣到350,高價版也賣到驚人的450。真有種想趁這機會撈一票的感覺,當然這次我可沒傻傻的出手囉!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07.11.26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1月26日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在台灣的第二場演出,這不是個聽音樂會的好天氣,一整天幾乎都飄著強度不同的雨絲。今天趕到國家音樂廳已經嫌晚了,本想在音樂廳的MOS或者春水堂搞定晚餐,無奈排隊的人多到只能放棄進去音樂廳將就那少、硬、冷的三明治暫且壓下滿肚的餓火。今天聆聽的聽眾也只比25日晚上稍微少一些,還算相當踴躍捧場。

這次音樂會的節目單將兩天的節目都印在同一份上,除了超陽春A5大小免費一張節目單外,還可以花100大洋買印刷精美一點的節目本。今天音樂會曲目和25日一樣只有兩首為:
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大提琴:薩巴斯提安‧克林格)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上半場的大提琴協奏曲感覺還可以,不知道這兩天真的太疲累的關係,上半場的曲目兩天都聽到靈魂出竅、目光渙散,還好沒有貽笑大方。所以,大提琴協奏曲的部分就且讓我跳過。不過,我總覺得這兩天的演出都有一種「慢熟」的傾向,都是下半場才感覺到那全面散發出來的熱力和魅力,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今天的演出真的是火花四射相當精采,這整首70分鐘多的交響曲,如果稍微演出的不夠到位,昏睡在座位的聽眾可能會非常多,尤其今天有風有雨睡覺的好天氣,更是上班族的殺手星期一。但是,今天整個演出真的是不僅熱情奔放也能溫柔婉轉,特別今天的小號和法國號的演奏實在是非常精采,當一開場的小號吹出漂亮悠揚的音色,我立刻為之精神大振甚至不禁期待接下來的演出,而果然也沒有令人失望。

首席小號手亮眼的主奏讓第一樂章顯得生氣活現。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白髮年逾60歲的首席法國號整曲表現出眾,特別有個長弱音彷彿幾不可聞卻又清晰滑入耳中,讓我由衷讚賞。當然,這並不是完美無暇的演出,但是整個演出聽下來是一氣呵成、順暢淋漓,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特別去吹毛求疵的。

如果真的要可惜什麼?或許,我還是有些龜毛,竟猶豫不願起立鼓掌,吝嗇對今天這麼精采地演出給予更多讚賞,這一點或許要檢討一下自己。這兩個晚上真的是讓人很愉快的,雖然這票價真的是昂貴,兩千多一張也只能窩在四樓包廂位置,但是很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聽到像這樣精采的演出。不要像力晶上次贊助的某團體那種打混的演出真是讓人聽了非常不悦。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2007.10.14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 - 悲愴絕響

2007.10.14 NSO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第三場-悲愴絕響,指揮簡文彬、小提琴李宜錦,曲目: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席馬諾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我不得不說,這第一首曲子選的還滿好的,因為旋律和戲劇性都相當足夠,拿來開場的確達到讓人注意的效果,而這首曲子也是我相當喜愛的,樂團演出基本上沒啥大問題,不過有一點疑問,最後那一段樂曲小鼓拍點不是很準確穩定,有點可惜。

第二首小提琴協奏曲,由於個人對於協奏曲很少涉獵,這首協奏曲的型式還是第一次聽到,滿有管絃樂的味道。小提琴的演出真的沒話說相當好,音符不管熱情抑或是柔美都清楚傳達給聽眾,演出者隨著旋律節奏擺動也讓我感覺,她也陶醉沉浸在這些音符之中。

至於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這首曲子不得不和前幾天北市交的演出互相比較,以整體氣氛來說NSO營造的比北市交好上許多,但是演出穩定度卻不如北市交。第一樂章整個樂章讓我聽的真的是捏把冷汗,每個聲部若即若離搖擺不定,好像再來個風旋律和音符就要隨之分崩離析。

或許經過樂章間那個比較長的休息,還有等待那個切不掉的手機鈴聲停止,第二樂章的聲音旋律終於凝結在一起,非常優美感人的第二樂章,旋律就隨著指揮的手勢揮灑順暢溫潤地宣洩,弦樂部門的表現真的是讓我驚艷。

第三樂章前半部又有種不穩凌亂的感覺,小號偶爾像是吹不出聲音,低音管好像也在一個地方出了小問題,直到後面好像才把這台多頭馬車又拉回來,拉回來的馬車果然整個就不一樣,漂亮氣勢俐落地結束這個樂章,但前半部的表現多少還是打了折扣。

第四樂章雖不若第二樂章那麼精采,但其實也不遜色,整個情緒起伏都有呈現出來,銅管在這裡的演出是個人喜歡剛好的宏亮飽滿,這個樂章是我這曲子中第二個欣賞的部分。整體來說,NSO這曲子第一、三樂章實在是讓人冷汗直流,相較之下北市交幾乎都沒有明顯不穩定的演奏,是比NSO好多了,但是整個情緒氣氛營造上,北市交就感情投入就少了些,就算演出沒啥大問題,但也比較難感動聽眾,也就是這一點個人私以為NSO的「悲愴」交響曲是來的動人些。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2007.10.08北市交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 - 費雪迪斯考與北市交

2007.10.8北市交最後一場的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這場由擁有不少知名度的費雪迪斯考擔任指揮,演出曲目: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威尼奧夫斯基:D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小提琴由姜智譯擔任。

這次座位在二樓中央偏後面,這場音樂會相較上一場音樂會,銅管的部分的確好上不少,有種「銅管大反擊」的態勢。但可惜弦樂部門就不若上一場那樣讓人驚艷讚嘆,表現平平但有些樂段有凌亂不齊的感覺,感覺指揮似乎對這部分的掌控力還不足,十分可惜。

這次的小提琴協奏曲真的是滿精采的,小提琴整個演出音樂呈現出的情緒相當豐富,曲子流暢動人音符跳動,相當讓人陶醉,是這場音樂會裡面,個人感覺最喜歡的演出曲目。序曲部分雖然熱鬧繽紛,但可惜弦樂部門有些凌亂,讓整體的氣氛稍微打了些折扣,真的是滿可惜的。

至於重頭戲,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的部分,銅管表現算不錯,音色響亮氣勢十足澎湃但是整曲維持差不多的音量和音色,顯然容易缺乏些起伏和情緒性,這一點就是美中不足的部分。弦樂的部分表現就如同前面的情況,因此第二、四樂章的優美旋律性和情感說服力就嫌不足。指揮對於這首曲子掌控力似乎仍有些情況在,所以讓這首情感豐富的曲子感染力欠缺,演出中規中矩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對於曲子的詮釋、掌握這些,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 - Tennstedt 鄧許泰特 & LPO Live

日本盤Toshiba EMI 決定盤1300系列,鄧許泰特與倫敦愛樂在1990年5月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現場演出錄音,是鄧許泰特在和病痛奮鬥期間,暫時回到指揮台上所留下的現場錄音。

這張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節奏相較我印象中鄧許泰特那些馬勒交響曲Live CD來的緩慢,也非聽過的版本中那些完美演出。但是,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真的是相當出色,那憂慮傷感、不安徬徨的抑鬱氣氛,彷彿透露著鄧許泰特當時對健康狀況的疑慮。而倫敦愛樂的演奏將樂曲表現地不純然只有感傷,還帶著一抹絕美悽涼,同時也讓這個樂章不是沉淪在那深不見底的哀愁中,而是讓人感受到晦暗不明中,仍有些東西是值得期待的。這是我目前聽過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版本中,最令人動容的第二樂章。

最近台灣EMI的CD正在折扣,日版決定盤1300系列一片都不到300大洋,裡面也不乏許多知名指揮家有名的錄音盤,滿值得一些尚未擁有的朋友去博客來網站或者法雅客抱一些回來聆聽欣賞。

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日本Classic名曲sound live rally 搬新家

上個月曾跟大家介紹的日本Classic名曲sound live rally - 線上廣播部落格,由於站長有鑒於晚上11點過後,容易因網路擁塞及伺服器過於忙碌,以至於不易連結上部落格,造成許多網友在該時段無法正常線上收聽MIDI。所以,決定即日起新的曲子將發表在另一個新的部落格中,希望這樣可以能減少這種情況。

還請喜歡這個部落格的朋友前往,並訂閱這個部落格,繼續支持鼓勵這位熱愛古典音樂的站長。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舒伯特交響曲全集 - Blomstedt & Skd

布隆斯德特Blomstedt與SKD交響樂團在1980年代初,錄製一套舒伯特交響曲全,整套曲子就如同他往常一樣,風格相當清新淡雅,節奏流暢且音質也不差,沉穩微溫的情感時而隨著旋律流洩。

第8、9號號交響曲詮釋溫文儒雅,收放之間不疾不徐四平八穩,音色甜美溫暖,是這套作品中相當值得回味的曲子。相較一些舒伯特交響曲錄音感情濃郁強烈,這套交響曲錄音相較之下清淡許多,但在舒伯特交響曲中主題常反覆重現,可能造成某些樂友疲勞厭倦,清淡的詮釋風格或許能減輕這種症狀也不一定?!

這套4片裝CD由edel在2003發行環保紙盒裝,價格也相當親民,也是值得一聽的一套舒伯特交響曲全集。只可惜,Blomstedt近來錄音作品並不多,他的布魯克納交響曲風格雅致簡約也是不錯的詮釋之一,卻僅有幾首錄音問世,實在有些可惜。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2007.12.02 萬海慈善音樂饗宴 - 捷克愛樂管絃樂團

時間: 2007年12月2日 晚間7:30
主辦單位: 台北國家音樂廳
協辦: 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

捷克愛樂管弦樂團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首席指揮: 馬卡爾 Chief Conductor: Zden?k Macal


【演出曲目】

史麥塔納:交響詩《我的祖國》全曲
(高堡/莫爾島河/夏爾卡/捷克的森林與原野/塔布/布拉尼克山)

Smetana: Symphonic poems "Ma Vlast"
(Vysehrad / Moldau / Sarka / From Bohemia's Woods And Fields / Tabor / Blanik)







*本場次門票收入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捐助花蓮畢士大教養院成人身心障礙養護中心工程經費 內授中社字第0960703008號,有興趣、時間和有些錢的朋友不妨前往聆聽。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低價片的迷思

上個月初聽完音樂會後,到音樂廳樓下的唱片行走走,剛好看到EMI安可小天使系列特價,1片只要150出頭,當然價格上也不貴是重點,再來就是荷包的黑死病「音樂會症候群」又發作,就像被鬼迷了心竅又拎了3張CD回來。

分別是:普列文指揮的柴可夫斯基3大芭蕾舞劇組曲,卡拉揚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以及Fremaux指揮的佛瑞安魂曲,特別是後面兩首曲子耳聞是相當不錯的曲子,自然想聽聽看。這3張CD的演奏都頗具一定水準,雖然轉錄音質可能不若先前那些高價版來的好,但是仍是乾淨清晰的,適合學生、入門者或是補充曲目使用,因為真的滿便宜又大碗的。

有時候逛唱片行,都喜歡挑一些低價促銷片中,那些沒聽過但是有興趣的片子回去聽,因為有時候會買到也還不糟糕,心中就會暗自高興個好幾天,萬一聽了不喜歡丟一邊也不會太難過,畢竟下次知道這曲子也許和自己不太合。聽音樂有時候還是放輕鬆一點,若是看的太嚴肅那音樂會失去他最初的意義,音樂是為了讚美這世界各種的美而自內心產生,而不是為了被評論分析而存在。

只是EMI把台灣倉庫撤掉以後,以後計畫引進販售新發行的CD居多,這是否意味著入門盤的低價會不會也跟著消失?或者因此很容易斷缺貨,導致片子需長時間等待甚至弄到得專單處理,的確值得觀察。另外,重複發行雷同的低價盤,是否可以能讓更多不同時代的年輕人聽古典音樂是一個疑問,但是可預見的是更快耗損那些長期以來聽古典音樂的人的熱情,畢竟沒有人喜歡這種老狗把戲。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2007.9.30 NSO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 - 美麗的回憶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黑桃女王」序曲、義大利綺想曲、「睡美人」組曲和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2號鋼琴協奏曲,指揮為漢斯‧洛特曼(Hans Rotmann),鋼琴為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樂團為NSO。

這場音樂會似乎相當熱門,網站上還有不少人求票,應該是慕名波哥雷里奇的演奏前來,進了音樂廳就見到一排長龍等著購買節目單,顯然比上場演出更加熱烈。昨天音樂會聽的很吃力,吃力是因為起床就覺得頭痛欲裂加上噴嚏不止,不是很適合前往,不過實在心有不甘,還是吞了顆伏冒出門聽音樂會。雖然到會場症狀已經有舒緩,不過感冒藥的藥力影響,這場音樂會只能說硬撐著沒睡著把它聽完。所以,絕不是評論充其量只能說是感想。

NSO和洛特曼的合作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義大利綺想曲和「睡美人」組曲演出雖無非常驚艷,但也沒讓人失望,若和上一場相比仍是水準相當,仍是很舒服愉快的音樂會。不過銅管還是偶有不穩,雖說不明顯,不過後面幾場有些相當重視銅管的曲子如仍是這情況,不免讓人擔心。

下半場波哥雷里奇的演出,雖說是鋼琴協奏曲的演出,但應是伴奏的樂團音量常整個蓋過鋼琴的音量,多少有喧賓奪主的感覺,這或許是指揮重視不同也不一定。波哥雷里奇這場第2號鋼琴協奏曲的詮釋如何,個人無從評論起因曲子並不熟稔。但整首曲子每個敲在琴鍵的音,像是猛烈找不到出口的情緒不停衝撞著,等待的空檔他低著頭彷彿邊數節拍邊陷入回憶中,摻雜著甜蜜、哀傷和痛苦,特別是開頭那幾個音給我強烈的感染力,五味雜陳的哀傷伴著一些回憶在心底蔓延盪漾開來。光這幾個音個人覺得值得這場音樂會了,當然或許其他人不是這麼想,不過那又如何。

中場休息有買了NAXOS兩張第1-4號鋼琴協奏曲的歷史錄音CD回去聽,音質在可接受程度之內,只可惜「小朋友」一張也沒帶出門,不然第2 3號鋼琴協奏曲SACD只需要350大洋,買回去比較參考也頗為划算。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柴可夫斯基第4 5 6號交響曲 - EMI 卡拉揚 & BPO

9月30日NSO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第二場音樂會即將舉行,這全部共10場音樂會將演出柴可夫斯基6首交響曲,而這6首交響曲之中,又以第4 5 6號交響曲最受人喜愛。

如果,從未接觸柴可夫斯基這三首交響曲的朋友,個人認為EMI雙子星系列中卡拉揚和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出,是相當不錯的入門版本。雙子星系列價格非常親民外,整體感情豐富起伏明顯,樂團演出精采熱烈,旋律快慢流動轉折動人,也確實掌握三首交響曲所需要的元素。

即便雙子星系列轉錄音質普遍不是極佳,第五號交響曲聽完第二樂章後,還得更換碟片才能繼續聆聽,這版雖有三張單片版本,不過封面單調略遜雙子星版封面,單片價格等於一份雙子星版,相較之下雙子星版的確可愛多了。當然,許多人推薦DG穆拉汶斯基與列寧格勒愛樂在1960錄製的高價版,雖然整體音質和演出上的確勝出不少,但因絕版較難尋價格也偏高,大花版轉錄音質不甚理想價格也較雙子星高。因此,個人仍是推薦卡拉揚雙子星版為入門版本。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布魯克納第7號交響曲 - 貝姆 & Bavarian Rso

這張貝姆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出的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CD上標示1977年4月5日Herkulessaal der Residenz的現場錄音,由Bayerischer Rundfunk這家公司錄音,audite這家公司發行。

如果,要我比較貝姆和維也納愛樂的布魯克納第4號交響曲(或許這樣的比較並不恰當),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第7號交響曲少了些暖度,多了雅致氣息,少了嘹喨激昂,卻多了內斂平穩。整體上仍是相當典型貝姆指揮風格的曲子。

演出詮釋上,端正清雅、不疾不徐,節奏上雖無對比劇烈地起伏變化,但樂句間隨處可見情感豐沛洋溢精心雕琢音符於其間,銅管溫潤、弦樂流暢,結構完整不鬆散、旋律抑揚頓挫讓人難忘,可見晚年的貝姆對樂曲和樂團仍有相當控制力。

這張CD的錄音效果非常清澈乾淨,相當值得一聽,你甚至會懷疑或者訝異這首曲子,竟然只有極少幾處背景雜音,較謹慎者或可能懷疑是錄音室作品。撇開這些疑慮不談,少了演出前後的掌聲,多少讓現場臨場感大大降低,實是美中不足。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NHK HALL LIVE DVD貝多芬第6 5號交響曲 - 貝姆&VPO

這張NHK發行的貝姆與維也納愛月於1977年3月2日於東京涉谷NHK HALL的音樂會DVD,曲目是貝多芬第六、五號交響曲以及LEONORE 序曲 NO.3,畫質算相當不錯清楚,不過音質處理感覺上並不是十分理想,樂曲間音量時有忽大忽小的情況出現,雖然說明書聲稱有使用其他音源補正攝影收音的缺失,但是就我的感覺可能比該場LIVE CD版還要差些,但是還是可以感受到現場演奏的熱力。

不過,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不錯,貝姆個人指揮以影像呈現這點來看娛樂性不高。不過,整個開場道安可曲結束樂隊離席後,貝姆個人多次再到舞台上對湧到舞台前聽眾們的答謝鏡頭畫面,這張DVD都有相當完整收錄,總長度約110分鐘,是不錯的LIVE影音紀錄。

不過,價格因為是日本發行的一點也不親民,一片4000多日幣的高價DVD,HMV目前特價3000多日幣,如果和多年前在日本買的SAKURA WARS的OVA DVD短短40分鐘左右,價錢也是4000多日幣相比該感到安慰?!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博客來CD DVD第二波搶錢活動又起

博客來網站又推出第2波大拜拜活動,EMI和環球任選活動網頁中三件DVD只要999元,另一個則是上次百家唱片大廠大拜拜,這次改成各種音樂類型百位重點藝人CD任選9折,不過分類比上次好多了,古典、流行都有分開,甚至古典部分也有依照指揮、器樂、鋼琴等分類,不會看到頭昏眼花,也不會等到滿螢幕的叉燒包。

上次大拜拜沒搶到,或者還有遺憾的可以去挖看看,但是明顯的折扣優惠、折扣商品數量上都沒有第1波來的多和優惠。這次挑了3片DVD小克萊巴「蝙蝠」、朱里尼「威爾第安魂曲」和約夫姆「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因為上次3家廠商DVD大拜拜活動竟然挑片子挑到超過截止時間都沒發現,所以非常詭異地敗家失敗!!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日本Classic名曲sound live rally - 線上廣播部落格

日本Classic名曲sound live rally,這是今天在日本雅虎發現的一個線上收聽古典音樂高音質MIDI的部落格網站,在我另一個無責任部落格有介紹,但是發現Blogger的引用格式實在很濫和糟糕,只好稍微簡單整理一下,重新再貼一篇在這裡。

簡單說,這個網站類似免費Classic版KK Box一樣,安裝專用撥放軟體後可以下載他的高音質MIDI mp3聽,或者直接在部落格線上聽歌,這些MIDI音源來源等網站作者有敘述部份的製作情況,部落格有提供手機鈴聲、I TUNE下載,當然也可以使用RSS功能來隨時取得更新資料,重點這些皆為免費下載,MIDI皆為部落格作者自己製作無版權問題,光這幾點就實在值得大力推薦。

網站上也可以聽之前更新的歌曲,是以作曲者的生卒年代順序排列,由於皆為日文必須具備基本日文能力才行,歌曲無論協奏曲或交響曲等皆以單樂章全曲方式提供,也會附上樂曲的資料、推薦版本和日本亞馬遜購買網址。

或許MIDI的mp3容量並不大,下載起來速度相當快,線上收聽的介面簡單有型,重點音質真的還滿不錯的(試聽過柴氏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絕非古老石器時代那種單調無趣的MIDI音源。樂曲排列順序是以更新日期排列,而非樂曲做分類,這點是比較不方便,作曲家和曲目雖然不是巨細靡遺,但有名曲子幾乎都有收錄,非常適合古典音樂入門者,就算非入門者也相當具有參考和欣賞價值的部落格。

該部落格也蟬連幾週日本雅虎線上廣播第一名,相信這個部落格的確有他獨特魅力之處,有興趣的一定要前往看看。本部落格在右下角部分有裝上該部落格的線上廣播JAVA,歡迎試聽!!

日本雅虎有提供免費ID登錄可供利用
該部落格網址:http://www.voiceblog.jp/andotowa/

2007.09.19 北市交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 - 左爾曼與北市交

9月19日北市交於中山堂的第三場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這場位置在二樓右前側的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聲部以及指揮。這場音樂會曲目:韋伯-歌劇「奧伯龍」序曲、徳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指揮由左爾曼Zollman擔任,大提琴為張正傑,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

接下來,不是個令人感到愉快而且將會相當簡短的心得。平心而論,昨天晚上北市交的整個演出的確有些狀況,而我將先敘述那些狀況。音樂會比預定時間稍晚幾分鐘開始,在一切就緒後一開場,就聽見有樂手的東西掉到地板上,到了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第一樂章,一開始木管跟不上節奏,接下來小號破音並持續不穩到第一樂章結束,定音鼓在第三樂章敲錯一個音,以上敘述的是整場明顯的狀況。

如果,這是場付費的演出,這會是場馬虎的演出,出現這種猶如學生樂團明顯差錯的狀況,實在是令人感到意外。暫且不提前面兩首不熟的曲目,就說說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我相信應該不少人都是衝著這曲子來的,因為這曲子很多人都熟悉,也就是很熟悉更是不容有太多狀況。結果,整個演出如果毒舌一點的說真是荒腔走板,這首第四號交響曲的確指揮在快慢之間落差比較大,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小號整場讓人捏把冷汗(其實第一樂章後我就放棄了),木管一開始跟不上節奏(只有木管跟不上也絕了),弦樂部門音色表現沒太多問題相較下令人滿意些,可惜也不能彌補多少,因為整體就是不搭。

或許,指揮不該選這些曲子可能實在太困難(?!),或許,指揮的功力真的很差(?!),或許,昨天實在是太多個「不湊巧」碰在一起(?!),或許,其實只是熟練度夠不夠的問題(?!),無論怎樣的原因或者內幕都不會讓這是不怎樣的演出的事實消滅,因為外在明顯的事實無從否定。接下來,北市交第四場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這場曲目算受人喜愛和熟悉,我不知道北市交是否可以扭轉我的印象,昨天音樂會真的令人非常失望。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Nielsen Comp.symphonies: Blomstedt & Dansh Rso

上星期,從博客來的百家唱片廠商「大拜拜活動」,買了DECCA DOUBLE 系列Blomstedt和舊金山交響樂團的Nielsen的交響曲全,這幾天聽了覺得還相當不錯,雖然第1-3號交響曲的第2片CD莫名的難以讀取,片子應該是有問題,因為其他的正版片的都能正常讀取,今天寫信給福茂唱片詢問是否可以換片子,尚無回覆。

總之Blomstedtc和Dansh Rso在EMI也有一套尼爾森的交響曲全,今天在HMV看到EMI將重新發行這套交響曲全,在下星期一發售,正考慮是否要入手。後來仔細看一看HMV即將發行的表單上,不難發現EMI正在推一個新系列Three主打3CD,似乎就是把之前原音系列那些再拿出來換個封面重新包裝,像楊頌斯的Rachmaniov交響曲全、沙瓦利許的Brahms交響曲全等又拿出來冷菜熱炒,隔個幾年就來一次感到有點了無新意。

撇開這些,CD片數減少或許更加環保或者價格降低,但似乎也意味著聽一首交響曲可能聽到一半,還得換片子才能繼續聽下去,所以,最近買片子都會留意這些,在荷包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買單片就可以放完的版本,雖說換片子可以活動一下筋骨,卻常常也壞了我聽音樂的興致。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海汀克與LSO -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與第二號小夜曲

海汀克與倫敦交響樂團在LSO發行的現場錄音,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與第二號小夜曲。相較起來,第二號小夜曲比第三號交響曲更加吸引人,甜美優雅動人的音色旋律輕巧流轉,也能理解為何小夜曲安排在前面,而將第三號交響曲放在其後。

第三號交響曲,雖不若小夜曲那般引人注目,但也具有一定水準,或許有人會說手法過於精雕細琢,但是比起部分指揮的草率隨意,這份錄音至少讓我願意在深夜靜心地聽完全曲。曾見有人對海汀克的指揮深不以為然,個人私以為他雖非技藝過人的大師指揮,但仍有相當水準存在,實不用這般鄙棄貶抑。

這張CD絕對不是完美無缺,更不是所謂的銘盤演出,但不失為一張吸引人的現場錄音演出。這個部落格不打算推銘盤,銘盤已太多人寫,再寫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了無新意,這裡只挑些個人覺得或可再推敲聆聽的CD介紹,不完美的東西也許也藏著一些驚喜存在。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意外撿到的出清盤 - NAXOS BAX第七號交響曲

星期五下班閒晃到法雅客環亞店,本想找MUZIK的最新一期雜誌,卻意外發現一批出清滾石代理的NAXOS的CD,因為一片也才99元,就順手挑了幾張回去,畢竟有些沒聽過的曲子,不知道旋律喜歡與否之前,這種廉價盤可以讓買錯時錢包心痛度減低許多。

NAXOS的CD雖然多是名氣較低的樂團和指揮的作品,不過其實整體水準也沒十分糟糕,而且實惠的價格和乾淨的封面,在早期我家也是相當多NAXOS的廉價盤CD。老媽到前陣子還以為古典CD這個品牌比較多且好,還指定要我買這牌的,也可見到這低價策略的確達到普遍深入一般家庭的優異成效。

挑了五張包含海頓第85 92 103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4號交響曲(打算拿去當交際盤用)、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布魯克納第8 0號交響曲,和一張冷門的英國作曲家Arnold Bax的第7號交響曲,這張是由David Lloyd-Jones指揮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演出的BAX的第7號交響曲及交響詩Tintagel,意外的覺得還算相當動聽悅耳,錄音的音效還OK加上這種出清價格,只能說有種撿到了驚喜感覺。決定星期一下班再去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順便還可以挑幾張出清的約翰史特勞斯CD回家孝順老媽。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2007.09.12 北市交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 - 梅勒曼與北市交

9月12日北市交於中山堂有第2場的音樂總監遴選音樂會,承蒙張兄熱心幫忙拿到第2、3、4場的票券。這場位置在1樓第2排左側,距離舞台非常近甚至可以看到譜架上樂譜清楚印著白遼士。

這場音樂會,指揮由梅勒曼擔任,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單簧管陳威稜,中提琴何君恆。演出曲目:白遼士-序曲『羅馬狂歡節』、布魯赫-單簧管與中提琴協奏曲 作品88、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說真的,這場音樂會身體上十分不舒服,因為太過側邊靠前的座位,整場聽下來頸部感到僵硬不適,但是聽覺上真的非常享受。第一首曲子開始演奏,我的感覺這不是我六月聽到的北市交,更不是上次戶外音樂會聽到的北市交,只是指揮不同就整個樂團呈現的音色整個不同,這是個好的開始。當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掌聲響起的同時,讓我不禁感覺這星期工作上受的挫折,在兩場音樂會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舒緩。

這兩天一直在想怎麼寫這場的感想,如果簡單幾個字帶過,似乎是顯得太過草率,但是,有時候簡單幾個字就能解釋一切,過多的形容詞反顯得矯情。所以我想用簡單幾個字說出我的感覺:「活潑奔放、悠揚悅耳」。如果接下來又老套地拿出堆形容詞敘述每首曲子那將顯得多餘,『好聽』兩字其實就說明這場音樂會帶給我神經是怎樣種愉悅,其他的不過就是見仁見智的說辭去修飾那再簡單不過的感覺。經典、名演、完美與其扯不上關係,但是在這現下的感動,是專屬於這一刻的獨特,所謂永遠從不是時間長短,而是瞬間意念蝕刻在腦海不會抹滅。

而回去之後,我一如往常老套地拿出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的CDR放進CD盤中戴上耳機,按下反覆鍵,讓那旋律繼續盤旋在耳朵、腦海中,直到不知何時進入睡夢中。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林柏格與市交附管

林柏格與(北)市交附管在9月29日(國家音樂廳)及9月30日(中山堂)有兩場演出,9月30日 2:30PM於中山堂演出96年度音樂比賽指定曲。
曲目:
西貝流士:芬蘭頌
林柏格:角落的曼陀羅
酒井格:七夕
威爾森:76支長號
指揮:許雙亮
長號:林柏格
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

最令我好奇的就是最後一首曲子,76支長號一起演出聲勢應該相當浩大,不知道音樂廳的屋頂會不會因此而震動,正在考慮騰出時間買張票去震撼一下。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2007.9.9 NSO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 - 致最親密的朋友

昨天是NSO的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的第一場演奏會-致最親密的朋友,應該是針對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下的標題。拿著套票兌換了一張NSO2006年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精選DVD、希拉蕊韓的精選DVD、柴可夫斯基的11堂課六折購書卷和柴可夫斯基作品精選DVD,雖然贈品價值不敢說很高但是感覺上還不錯,至少誠意十足。

這場演奏會曲目-胡桃鉗組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第四號交響曲,擔任鋼琴演出的是羅傑‧穆拉洛,指揮呂紹嘉。這次座位在二樓左側,整個聽覺效果的確比起四樓最後一排明顯好太多了。

一開場的胡桃鉗組曲的旋律優美輕柔地滑現,似乎預告今天的演出將會非常精采,的確在愉悅的胡桃鉗組曲音符中-這個我第一次衝動地買下古典全曲CD的作品-很適合當這場音樂會開場曲。接下來的鋼琴協奏曲,鋼琴和弦樂部華麗壯闊地開場,讓人馬上真是耳朵為之一清,接下來時而激昂時而輕柔,鋼琴和樂團間的唱和協調是相當不錯的演出。下半場第四號交響曲,這首柴可夫斯基獻給最親密的朋友-梅克夫人的曲子,NSO的演奏憂鬱捉摸不定的氣息瀰漫全曲,特別是低音管相當出色,哀傷柔緩的吹奏讓這首曲子更加觸動人心。悼念帕華洛帝的安可曲也是令人相當動容。

就個人主觀感覺,這是場相當令人滿意的演奏會,NSO昨天演出相當出色,流暢協調音色優美,和上次五月的演奏會相比的確好上不少,我想指揮呂紹嘉先生的對樂團整合力也是相當重要,也讓人期待9月30日的第二場音樂會的演出。

2007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楊頌斯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1月25以及26日在國家音樂廳的兩場音樂會,演出曲目還不錯。理査史特勞斯的査拉圖斯特如是說、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舒曼大提琴協奏曲和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這次的廣告單個人感覺相當不錯,很適合貼在小白板上面,當然也很期待楊頌斯這次的來台演出,好不容易拿到兩張票而且又都是滿喜歡的曲子。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胰臟癌去世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義大利歌手-帕華洛帝,於9/6因胰臟癌去世,享年71歲。自從8月因為發燒等症狀入院,8月末出院之後,一直在義大利北部家中靜養。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 - 貝姆與維也納愛樂

貝姆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1970年代初期的錄音室版本。我不想如過去般介紹歌頌這曲子,不想提到常用於這版本演奏和指揮的形容詞,也不打算和其他演出版本做比較。
所以,這不是音樂評論更非版本介紹,我只想寫點什麼,有關那第五樂章。當按下撥放鍵,跳到第五樂章,旋律從耳機振膜流入耳內進入大腦神經,總感覺那溫暖滄桑汨汨自心底湧出,有些溫暖愉悅,有些哀傷絕望,有些熾熱激烈,有些孤獨傷感,輪番地翻騰升起,流經那些傷疤,滑過這些歡樂。不願說泫然欲泣,不願說溫熱幸福,我寧願說,人生的這些春、夏、秋、冬似乎就這樣地來回盪漾,直到最後一個音符消褪。
或許,這就是我為何最喜歡這曲子的原因也不一定。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 華爾特與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華爾特,長年漂泊異鄉的指揮大師,與哥倫比亞交響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是不少評論中的桂冠版本。在華爾特詮釋下,整首曲子飄逸順暢精準,豐美卻不過份濃郁,滿溢呼之欲出的詩意雅致。而SONY BMG此版整體錄音效果,似乎較舊郵報版更加乾淨清晰,也讓我想到華爾特新郵版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那錄音處理效果讓人不禁為大師叫屈。
前三樂章,猶如微風吹拂清爽午後,信步漫遊於鄉間小徑上,隨處盡是優美開闊,洋溢豐沛生命力,令人不禁自內心誠摯喜愛這一切。隨之,午後驟雨倏乎襲來,狂亂、迅速、緊繃,猛烈撲撃而來。待雨過天晴已近傍晚,昏黃夕照下,晚風清爽餘暉微熱,心中有種溫熱緩緩升起。
華爾特的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洋溢著飄逸隨興和天真爛漫,不是隨性妄為更非恣意濫情,那是種年輕的詩意,充滿對萬物的熱愛。只要是心中那年少心境仍存的人,或許,都會為華爾特這首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深深觸動。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 - 柯林戴維斯 LSO LIVE版

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又稱「英國交響曲」,在西貝流士七首交響曲中名氣不大,但卻為他交響曲曲風轉變的關鍵,也是個人最喜歡的一曲。柯林戴維斯爵士與LSO第二次合作演奏會現場收音的西貝流士第三、第七號交響曲,整張CD仍維持其慣有淡雅平穩的風格,若與其前一次錄音版本相比,能感受他經歷歲月洗鍊後更內斂細膩的轉變。
CD中第三號交響曲,旋律清晰流暢,三個樂章節奏不慍不火,聲部間優美協調,演出冷靜平穩,不討好取巧。特別,第二樂章那午夜華爾茲,略微陰鬱、敏感和浪漫,卻不耽溺放縱,弦樂與木管對話動人,個人私以為聽過幾個版本中,這版第二樂章最是引人動容遐想。而同CD中的第七號交響曲也相當值得一聽。
許多人談起西貝流士總把愛國和北歐風景串聯一起,這或是他某些作品內涵,但不應視為全部。如果,交響曲在其眼中是精簡隱晦、嚴謹具邏輯性的內在溝通,那火熱澎湃的手法是否矇蔽眾人感官,忽略深入其真意而不自知。是否我們都忽略作曲者生活經驗和個性,導致對作品的誤解或過當期待,這一直是個人思考反省的一點。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 鄧許泰特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最近拿到一張鄧許泰特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現場演出的CDR盤,這是目前聽過最喜歡的版本,說的難聽些,因為整曲一口氣聽畢依然精神奕奕。想起,第一張買的某知名指揮家的馬勒二號、四號交響曲雙CD版,讓我好一陣子對馬勒提不起任何興趣,腦中揮之不去是它與瞌睡蟲的連結,無奈地將這中價版CD束之高閣,因為我無法抵擋這版本的「催眠」魔力。
鄧許泰特這張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從第一樂章鋪陳開始每個音符散發著動人音色,讓人不禁為其所吸引,帶領著聽者悠遊其中。「復活」這首曲子,從埋葬、寧靜、驚醒、期望至復活幾個主題,瀰漫馬勒對生死及宗教的看法。
個人私以為鄧許泰特的演繹,讓這首曲子染上一抹溫暖熱力,洋溢對生命的熱愛。即便死亡總是冷酷恐懼,卻也開啟通往永生寧靜的門扉,死亡或許非我輩理解的意識結束,而是邁向尚未知曉的境界起點,如此死亡猶如另種新生,而非真正的結束,毋需哀傷而去懷抱希望。或許,這是鄧許泰特當時對這曲子的一種體認。


備註:這邊借用鄧許泰特與倫敦愛樂合作,在EMI發行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的錄音CD封面。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 貝姆與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

日劇「交響情人夢」中出現次數頻繁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也許不少觀看此劇為激昂熱烈的節奏所吸引,而這次想介紹稍微不同的第七號交響曲版本。
貝姆和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的貝多芬交響曲一般認為歸類為端莊典雅,相較不少指揮那熱情澎湃的貝多芬交響曲口味顯然清淡許多,但細膩、優雅的詮釋手法也可說是其特色。
而這首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就是一個明顯例子,偏慢的節奏,細緻的旋律線,和常見熱力四射的演出相比,聽起來暢快淋漓度顯然明顯不足,但卻能清楚感受到每個精心營造的音符和情境,乾淨、清晰而迷人。
少了活潑躍動的第七號不因此遜色,卻展現另種從容、自信和精細卻毫不遲滯的順暢節奏,一開始或為這節奏訝異,但很快地為其中秀麗光景吸引不再質疑,甚至被其說服沉浸。這或許是貝姆的魅力,你或許為其速度和力道感到遲疑,但他總使人不自覺沉迷在其營造氣氛中而不自知。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 夏伊與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

夏伊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與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合作為DECCA錄製的四首布拉姆斯交響曲,現在市面常見的是盒裝低價版本,收錄四首交響曲與大學慶典序曲,最早發行的四張單片高價版中收錄荀白克等曲子就未收錄其中,其實相當可惜。這套絕版高價版,雖整體錄音演繹都相當不錯,不過在台灣販賣情況不甚理想,部份店家會有存貨,不過得費心找找特別第一、四號已不易見到。
夏伊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樂曲的詮釋到樂團的演奏都相當出色,音色飽滿穩重、節奏掌握也相當得宜,從開始沉重到最後充滿躍動的欣喜都清晰順暢地隨著旋律線流動溢出。附錄的大學慶典序曲洋溢著喧騰熱鬧氣息,彷彿記憶中大學校慶那樣青春繽紛。而最讓人難相信的是這出自一位當時尚未40歲的指揮之手,與其他大師的布拉姆斯交響曲相比,或許不最出色但也絲毫不遜色許多。
最近,日劇「交響情人夢」也有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的出現,如果對這曲目有興趣,夏伊的這張錄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 海汀克與倫敦交響樂團

如果,你認為貝多芬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是慷慨激昂、氣宇軒昂,那麼這張「英雄」的確是讓人失望的。
當,英雄不再只是那些接受眾人歡迎簇擁、呼風喚雨的,而替換成那些平凡無名、堅守自己崗位,那些所謂「無名英雄」,如果你也同意那些所有絢爛光輝終將回歸平靜,那麼這張平穩清淡的「英雄」或許十分合適,也許能讓人看到「英雄」的那些隱藏身後及鮮為人知的面相。
海汀克和倫敦交響樂團近年合作一套現場錄音,並由自家品牌LSO LIVE發行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這套聲稱以較小編制演奏、部分樂曲使用改編版本,並以稍快速度等較慣有不同的方式所詮釋的貝多芬,在一般評價上,明顯地不若眾多大師被視為經典錄音版本般地翻騰人心、令人激賞。
但,這種恬淡平順的呈現(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是乏味?!),換另一種心態看待,或許又是一番別的趣味。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舒曼第四號 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 - 貝姆與維也納愛樂

這張是舒曼第四號交響曲及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是貝姆晚年與維也納愛樂的錄音作品。這張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和貝姆與柏林愛樂錄製的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相比,柏林愛樂的顯然是較這張活潑愉悅許多,也難怪貝姆的舒伯特交響曲多推柏林愛樂版。但是,這張收錄的舒曼第四號交響曲卻是貝姆唯一的舒曼交響曲錄音,相當難見到,喜歡貝姆的朋友值得買來一聽。
購入這張CD前早已買入伯恩斯坦的舒曼交響曲全,但僅止於第一號及第四號有一些印象,聽了兩三次就收著。直到聽了這張的舒曼第四號交響曲,讓我想到為何以前沒好好聽那套舒曼交響曲,這個四號其實相當動聽,不該埋沒手上有的東西,因此最近又拿出伯恩斯坦的舒曼開始聆聽。
在這張專輯中,貝姆對樂曲、演奏的掌控仍有相當水準,速度偏慢、聲音溫暖、旋律流暢,這似乎是貝姆的特色。在這張CD中,個人覺得這首舒曼第四號最是動聽,也不禁可惜,貝姆沒有錄製其他幾號舒曼的交響曲,如果有的話,不知聽起來會是怎樣的光景?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汪德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NDR 1980年代布拉姆斯交響曲全

汪德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NDR第一套的布拉姆斯交響曲全,在1980年代錄製完成的。和其他指揮的布拉姆斯交響曲相比,汪德與北德廣播的演出相當流暢輕快,雖然少了渾厚莊嚴的氣氛,汪德和北德廣播的演出雖談不上火熱但也絕無冷場,讓人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聽完曲子。

或許在眾多版本中這不是最完美的版本,不過以一套兩張CD價格只有500台幣出頭,加上毫無負擔的聽覺享受,或許是剛開始聆聽布拉姆斯交響曲的一個入門版本。畢竟入門版本就是希望讓人可以輕鬆愉快欣賞,進而融入喜歡這首曲子,如果一開始就無法接受,就談不上「喜歡」這兩個字,而我的確因為這個版本更加喜歡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柯林戴維斯與西貝流士交響曲

柯林戴維斯爵士的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一直以來被人認定具有相當水準。不誇張討好、旋律線均衡優雅,卻不鬆散無力是他的詮釋方式。至今有三套錄音,第一套是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為Philips錄製的,第二套是他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為BMG(RCA)錄製的,第三套則是近年他與倫敦交響樂團在自家品牌LSO Live錄製的。前兩套,市面上版本相當多並不難發現,第三套由於國內代理商進口數量不多賣相似乎也不佳(?!),所以常出現曲目不齊全需要專門下單訂購的情況。
許多人認為第二套與倫敦交響樂團的成就,高過第一套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第三套目前尚缺第一號、第四號的錄音,個人尚缺第一套,但是第二套和第三套各有特色值得一聽,可以看到柯林戴維斯爵士分別在1990年代初以及2000年左右對西貝流士交響曲的詮釋,也可以聽出隨著年歲增長心境不同,音色和節奏的改變。
個人偏愛第三套第三和第七號交響曲。第二套BMG有一套低價版的西貝流士交響作品集,包含七首交響曲、芬蘭頌、傳說、塔比奧拉等作品,七張CD的環保包裝價格約台幣1500不到,整體錄音或是演奏都有相當水準,以C/P值來看仍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開著BMW飆過田園?! - RCA版汪德Wand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NDR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最近在買了三張促銷古典CD,其中兩張CD曲目有包含個人最喜愛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張是由桑德林Sanderling指揮,另一張則由RCA出版汪德Wand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NDR第二次貝多芬交響曲第五號和第六號交響曲錄音。汪德和NDR在這首交響曲呈現的企圖營造節奏輕快、清涼颯爽的田園風貌,反覆聆聽總覺得這曲子,猶如汪德開著BMW高級轎車(北德廣播交響樂團),高速馳騁過鄉間田野道路,樂曲氣氛反倒顯得缺少了些優雅閒致。
個人私以為「田園」不應快速地演奏,而應當稍微偏慢細膩地去詮釋處理,讓貝多芬當時感受的那些東西清晰地自音符再現,會是比較恰當的表現方式。快車飛過和悠閒漫步何者才能將田園美景真正盡收眼底,又或許是見仁見智。
有時候想想,或許,市面上樂曲版本的差別何在?就是汽車廠牌不一樣(樂團)和踩油門的方式(詮釋手法)不一樣如此而已?!

西貝流士Sibelius第三號交響曲 (下)

西貝流士1907年寫成的作品52號C大調第三號交響曲是一首極富自然、歡樂以及迷幻極精簡的曲子。這第三首交響曲象徵西貝流士交響樂的作品的一個轉捩點。他第一號和第二號交響曲都呈現宏偉、浪漫和愛國作品。無論如何,這首第三號交響曲呈現一種與眾不同、近乎古典傳統的企圖,將最大數量音樂的素材,放入最低必需的旋律量、合聲以及時間持續之中。在第一樂章音樂的簡約性十分明顯,更確切地說,整個作品長度少於半小時,在這些清晰俐落地發展的章節中,讓人幾乎到聯想貝多芬的作品。
這首曲子總共分為三個樂章。
1. 中、快版。
2. 生動、活潑地,比行版稍快的樂章,類似稍快版
3. 快版-中版,但不需太快

這首交響曲以一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和緩旋律開始,在前奏銅管出現後剩餘的弦樂部轉入背景。在第三號以及第四號兩首交響曲扮演重要的角色C-F#三全音(Tritone),在開頭第15小節的以突強的記號清楚銜接並予以強調。在第一樂章的三個高潮點,以近似民謠風的長笛獨奏,在弦樂的刷奏聲,帶出歡愉的法國號聲響。音量激增後,低音提琴再現輕柔平緩的開頭旋律,但這次則是帶著更加易感且持續的B小調方式奏出。
從這裡開始,音樂緩慢逐漸停止。之後,接續的木管部輕柔地持續提升音高,再現這個樂章開頭旋律,並再次喚出第二小提琴的旋律。開頭主旋律的張力迅速產生、全面迸發,伴隨定音鼓,木管及銅管的充滿活力顫音合聲和小提琴的弱拍撥奏聲,以及小提琴的輕快擦奏。長笛的主旋律再次重現,而第二小提琴的主題最後再次帶入整個管絃樂中,在弦樂部演奏部分,當更多銅管加入合奏時,定音鼓及木管從頭到尾扮演提供節奏感的元素。
音樂再次逐漸消失,但這次在音樂完全消失前,壯麗的長笛和法國號合奏帶出更多之前主旋律的再現,在這優異樂章的最後樂句採用光輝簡潔的手法來作一個結束:兩個E小調的雙和絃(A小調和絃後面跟著E小調)「結束語」結尾(變格結尾),這是因為並無F在這兩和絃之間讓F-F#重疊不加區分(C-F#的三全音是在這曲子開頭設定的),重疊的部分最後由一個C結尾變格區分開來。
第二樂章以夜曲開始,是一個極端清晰、樸實浪漫的樂章,看似矛盾卻又直接敏感。第一部分如華爾滋舞曲般自瀰漫陰鬱氣息中出現,但以近似被迫的方法使樂曲不再耽溺其中。序曲延伸後,一段短暫輕鬆地片刻,弦樂部份與木管樂器以及法國號接管主旋律形成出色、動人的對話。音樂由連續不斷的大低琴撥奏聲中推動至曲子結束,於是,眾多弦樂擦弦音中,這午夜華爾茲的第二樂章在旋律仍清晰可辨之際嘎然停止。
最後樂章,是由前面兩樂章緊密組成一個壯麗的終樂章。由輕聲、緊繃的詼諧曲進入歡愉合奏(以鮮明的C-F#三全音)並多次反覆。樂章結尾部分以合奏方式將主旋律推向越來越廣闊的區域,直到這首交響曲以大略的合奏主旋律和激增的弦樂聲和木管高潮聲的延長聲中結束。這首作品在銅管部簡潔、壯麗的C大調三和絃以不連貫、突然停止的反覆方式作結束。


坦白說,拖拖拉拉、反反覆覆地翻譯完這個我覺得快要不知所云的樂理文章以後,真的是很想昏倒在哪裡都可以,錯誤有多少、有多搞笑我也不想管了,反正我又不是念音樂的,至於那個remote key of B minor就讓它成為這篇文章的一個謎。

西貝流士Sibelius第三號交響曲 (上)

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被稱為「英國交響曲」是獻給他在倫敦的贊助者,指揮家兼作曲家的Granville Bantock。但是這首承諾將在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在1907年3樂舉辦的活動首演的交響曲,卻無法及時完成。因此,直到同年9月才在赫爾辛基由西貝流士本人指揮下,首度公開演出,當天演出的曲目還包含兩首在1906年完成的具有幻想色彩的交響詩「北國的女兒」,以及為伯撒沙節所寫的配樂組曲。
聽眾和評論家都對於這第三號交響曲感到迷惑,即使不久,西貝流士就帶著他的新作品前往聖彼得堡。而且相隔沒有多久也在德國、法國演出,甚至英國也在1982年2月舉行遲來的首演。
由事後的認識,我們可以理解困擾早期那些聽眾是它的儉樸,甚至是歡愉。它缺乏宏偉莊嚴和哀傷的主題性,而這是來自於其拍子井然有序,卻缺乏雄偉、奮力的行進、結束。簡言之,第三號交響曲是如此相異於他之前作品英雄、壯闊的D小調第二號交響曲。這世界總期待這位斯堪地那維亞的作曲家寫出英雄般,或者至少是陰鬱的作品。
正當寫作他第三號交響曲時,西貝流士和馬勒進行唯一次面對面的會談,會談圍繞在當時流行的有關交響樂的「本質」。西貝流士冷靜地主張:「那該是嚴謹的型式和全然邏輯性地去創造一個在所有主題間的內在溝通。」,馬勒則是熱烈地回應:「不,不,交響曲必須像一個世界,必須包含所有一切。」
他們兩位都忠於他們的話,而沒有任何比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更能流露出西貝流士式的邏輯,其精簡、弦樂控制的結構已經和那些20世紀前半所有被歸類「新古典主義」具有 -結構逐字表達清晰、外表不彰顯其心意,或者,只是一個利用奏鳴曲形式例子- 的曲子,連結在一起。儘管如此,相較於西貝流士以往那些厚重的重要作品來說,不可否認的,精簡的形式和非常微妙的表達方式大抵已在這首第三號交響曲顯現出來。

馬勒Mahler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 鄧許泰特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馬勒可以說是近代相當具有知名度的指揮家兼交響曲作家,他那10首交響曲(包含未完成的第10號),大概聽古典樂也聽過其中幾首,不過對我來說,說真的第一印象真的很不好,因為連一首第四號都聽不完就昏睡過去。至於我買到哪一位指揮家的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這邊還是暫且隱其名,畢竟他相當有名氣還帶過超有名的交響樂團。
總之,好一陣子我認定我跟馬勒的交響曲絕對徹底的不對盤,就算買了慕提的馬勒一號以及夏伊的馬勒交響曲全(這套其實就已經扭轉我的觀感了),還是覺得馬勒的交響曲實在像一座高山,看到那漫長到聽半小時第一樂章還沒結束就舉雙手投降了。
直到某天買了某個OO版本的馬勒一號和四號,為何我要用OO,說穿了就是不是正式發行的CD版本,但是這CDR片子的錄音水準之高還真是少見,畢竟是CDR品質通常不若壓片CD,但這卻好到一些錄音室版的片子或許該丟到焚化爐銷毀,從某位朋友已經把他的某指揮家馬勒一號丟去資源回收,就可想見這OO版本之動聽感人。
也讓我對馬勒的交響曲瞬間改觀,差點沒掉下眼淚,原來馬勒也可以這麼動感活潑,而不是厚重緩慢,這兩張CD相當動聽迷人,好聽到你不會在乎是OO還是XX版本,而這位指揮家的馬勒錄音室版本其實也相當有名氣,但似乎還比不上這OO現場錄音版的CDR,也讓我對於無緣聽到這位大師的馬勒現場演出感到非常遺憾。這位大師是誰?是鄧許泰特,如有機會一定要聽聽鄧許泰特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現場收音的馬勒,這版遠超過EMI那張鄧許泰特與倫敦愛樂交響樂團的現場版本,相信應該可以讓很多馬勒不適症候群的人有再次重生的機會!



備註:此處借用鄧許泰特與Cos合作,在EMI發行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的錄音CD封面。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美麗的意外?! - 柯林戴維斯Colin Davis的馬勒四號交響曲

我想這是個還算美麗的意外,其實對戴維斯爵士指揮的曲子,我總是停留在西貝流士上面,畢竟聽過他和倫敦交響樂團的德弗乍克的第九號新世紀交響曲,實在是過於平淡了些,所以,這張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還真是猶豫再三才買下,價錢還是其次不好聽放在那裡就是一種心痛,更何況手上還有一張充滿活力氣息的鄧許泰特OO現場版CDR,很可能會讓我聽不下其他人的馬勒四號也不一定,更何況戴維斯爵士的特點在於均衡纖細地展現管絃樂的每個聲部,搞的不好就是平淡無味。
不過,這張戴維斯爵士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馬勒第四號交響曲,出乎我的意料頗有動感的,雖然整個轉折我覺得沒有鄧許泰特那張來的高明有衝擊力,但是比起夏伊和皇家大會堂的第四號來說,兩者不相上下,雖然各有所長,處理方式基本上還算相當乾淨俐落,只是皇家大會堂的聲音更甜美細膩,巴伐利亞的則是飽滿清晰,戴維斯爵士在這張唱片中,反而比較沒有他慣用的處理方法,多了些戲劇性的表現,整體來說這張第四號還是值得一聽,也讓我對戴維斯爵士多了一些認識,而不只侷限在他指揮的白遼士和西貝流士的作品上。

2007/7/8 陳美安與美國波特蘭青年愛樂管絃樂團PYP音樂會

昨天下午,其實還猶豫是否去音樂廳聽美國波特蘭青年愛樂管弦樂團的音樂會,最後在朋友一句話:「票價又不貴,想聽就去聽啊!」的激勵下,再開演前三小時才從網路訂了張最便宜的四樓包廂票。
到了現場,其實我很訝異,網路定位表上看來,這場音樂會可以說賣座相當好,整場只剩下50多個座位尚未售出,但是,實際入場聆聽似乎還有兩百個座位左右無人入座,讓我不禁納悶,這場音樂會售價雖然不高,但似乎不少聽眾並不在意這場音樂會,是因為太忙或者對於這團期待不高?
我對這場音樂會其實很滿足,因為憑良心說這團就是個青少年管弦樂團,有一兩個樂手讓我懷疑年齡也許只有12、13歲左右,演奏水準甚至台風當然比不上世界級樂團,但就是讓我感覺莫名地親切,讓我想到以前大學在社團裡的時候,也跟他們一樣一進場就調音調的嘎嘎響,演奏的時候會東張西望、小聲說話,演奏中手忙腳亂碰到樂器發出聲響,或者很難避免的演奏錯誤,但是兩者差別在這個青年團的水準比起我大學社團高明多了,感覺以前真的是玩票性質的社團。
當然,我不敢太過武斷,畢竟這次的曲目真的陌生,因此是否有出更多的錯誤,這一點就不清楚。但,這些首曲子的好幾個激昂節奏感抓的相當不錯,讓整場的氣氛很容易被帶動起來,指揮感覺似乎也是走比較誇張的路線,雖然跟我喜歡比要從容優雅不盡相同,但是我認為這場的指揮仍是算成功的,她和整個團感覺上相當融洽和諧,整場演出會覺得他們很努力也很享受演出,有的樂手在等待時還會隨著旋律忍不住輕輕搖頭晃腦、用手指打節拍。
這裡,我決定跳過樂曲的部分,不熟的部分就不多說,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安可部分那兩個口號「台北」、「謝謝」。我真的覺得,昨天最後決定去聽音樂會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而這場讓我比上兩場音樂會感到更令人回味。

超冷樂理笑話 囧rz

上兩星期正在翻譯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的東西,裡面其中有一句話:「remote key of B minor」,由於本人有某位號稱曾經受過嚴格音樂訓練的朋友,就跟他請益,得到的翻譯:「可以發出B小調的汽車遙控鑰匙」。
堪稱這幾個星期以來最冷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