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西貝流士Sibelius第三號交響曲 (上)

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被稱為「英國交響曲」是獻給他在倫敦的贊助者,指揮家兼作曲家的Granville Bantock。但是這首承諾將在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在1907年3樂舉辦的活動首演的交響曲,卻無法及時完成。因此,直到同年9月才在赫爾辛基由西貝流士本人指揮下,首度公開演出,當天演出的曲目還包含兩首在1906年完成的具有幻想色彩的交響詩「北國的女兒」,以及為伯撒沙節所寫的配樂組曲。
聽眾和評論家都對於這第三號交響曲感到迷惑,即使不久,西貝流士就帶著他的新作品前往聖彼得堡。而且相隔沒有多久也在德國、法國演出,甚至英國也在1982年2月舉行遲來的首演。
由事後的認識,我們可以理解困擾早期那些聽眾是它的儉樸,甚至是歡愉。它缺乏宏偉莊嚴和哀傷的主題性,而這是來自於其拍子井然有序,卻缺乏雄偉、奮力的行進、結束。簡言之,第三號交響曲是如此相異於他之前作品英雄、壯闊的D小調第二號交響曲。這世界總期待這位斯堪地那維亞的作曲家寫出英雄般,或者至少是陰鬱的作品。
正當寫作他第三號交響曲時,西貝流士和馬勒進行唯一次面對面的會談,會談圍繞在當時流行的有關交響樂的「本質」。西貝流士冷靜地主張:「那該是嚴謹的型式和全然邏輯性地去創造一個在所有主題間的內在溝通。」,馬勒則是熱烈地回應:「不,不,交響曲必須像一個世界,必須包含所有一切。」
他們兩位都忠於他們的話,而沒有任何比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更能流露出西貝流士式的邏輯,其精簡、弦樂控制的結構已經和那些20世紀前半所有被歸類「新古典主義」具有 -結構逐字表達清晰、外表不彰顯其心意,或者,只是一個利用奏鳴曲形式例子- 的曲子,連結在一起。儘管如此,相較於西貝流士以往那些厚重的重要作品來說,不可否認的,精簡的形式和非常微妙的表達方式大抵已在這首第三號交響曲顯現出來。

0 意見: